用界消 发表于 2022-12-30 10:10:51

缵禹之绪一部书_手机搜狐网


                              图2 三部首发《丛书》
绍兴水利,这一演绎于我国东部沿海,历史上越国中心区域山会地区,今日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和部分上虞区境域的人类水利活动,曾经诞生了世界文化遗产浙东运河、我国秦汉长江流域典型水利工程鉴湖、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科枀高水平代表三江闸和世界涌潮河流钱塘江海塘等享誉海内外的精品工程。这批深深铭刻海洋元素的水利工程,对于推动绍兴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历代经济发达地区,改造沼泽荒原成为举世 名“米鱼之乡”,孕育“鉴湖越台名士乡”成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都发挥了基础性、关键性和转折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作为人类依附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成功典范,在中外水利史上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崇高地位。而这一切,都在这部绍兴水利文化史上,得到了客观真实、凝练升华和富有哲理的展示与体现。
品读全书,不难发现,《绍兴水利文化史》是以上述四大工程为纲,以工程的创建、规模、结构、功能、管理、效益、发展、变迁为目,在整编、筛选、分析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田野考察、地质勘探、地面测绘和水工设计等现代科技成果,涉及水利学、地理学、历史学、城市学和民俗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从自然史、社会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下,系统地、多视角地揭示绍兴水利演变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色:
一是时间跨度。以东汉永和五年(140)马臻创立鉴湖至明嘉靖十六年(1537)汤绍恩建成三江闸的1400年为中心,上溯至晚更新世时期的3次海侵遷,下延至2008年建成曹娥江大闸,时间跨度长达10万年。这是因为水利工程建设是在特有自然条件、社会背景下,“人”对自然的干预,以及自然对“人”的回应。从技术层面而言,这其实是当地水环境的产物。所以要探讨绍兴水利的起源,霱要研究绍兴的原始水环境,也就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的3次海侵遷,特别术与次卷转虫海侵遷,对宁绍平原和杭嘉湖平原造成沧海桑田剧烈变迁,形成春秋越地“水重浊而洎”沼泽水环境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而下限设于2008年,则是因为以该年建成的曹娥江大闸为标志,绍兴水弩始迈向浙东水丩体化的未来。
二是地域范围。以越国中心区域,即今绍兴市越城、柯桥、上虞三区为核心,向东扩展至整个宁绍平原,向西延伸至钱塘江北岸的杭州部分区域,突破了现在的绍兴市行政区域。这是因为水利区域是以水环境和水系来划分的,并不局限于行政区域。事实上,上述区域在秦代以前的越国时期统属于越国,再上溯到良渚文化时期,仍然属于先期越文化范围。这种水利工程流经区域的行政区划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如起源于越国山阴故水道的浙东运河,唐代以前属于会稽郡运河,弐元以后分属明州(宁波)、越州(绍兴)两州(府)运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又成为杭州、绍兴、宁波的三市运河。行政区划是不断变动的,而水利工程则不能割裂,所以将早期绍兴水利划定以上地域范围,既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
三是空间维度。从广义文化而论,本书叠加了水利工程文化、水利文化和水化三重文化,并以水利工程文化为重心。为此,在全书12章中,作者安排了7章水利工程,除前述4大工程外,还增设了越国水利、绍兴水城和河湖整治3项工程,共同构建成绍兴水利的核心工程体系。尤其是“鉴湖兴废”章,分设环境、规模、设施、技术、移民、效益、管理、堙废、今日鉴湖和马臻冤案10节,几乎涵盖了水利工程的全部领域,而且引用史料权威、技术数据科学、田野考察翔实、记叙议论完整,堪称工程章节的精典之作。在此基础上,增入“大禹治水”和“海侵遷”两章,组成水利文化,也就是绍兴水利史。再从水利史延伸到水与酒、与桥、与园林的“有形之水”,及水与越人、与风俗、与为官、与崇拜的“无形之水”,最终升华到水与“绍兴精神”,形成为璀璨夺目的绍兴水文化。
四是学术创新。除对上述时间、空间和区域要素研究有所创新外,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在具体课题研究上取得了意义更为重大的新突破。例如作者对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的研究,在充分运用考古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11条良渚塘坝的位置、规模、功能,首次计算了塘坝的集雨面积和蓄水量,弥补了考古研究的不足,从而为良渚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水利科技的学术支撑。

图3 陈鹏儿(左)在首发仪式上讲话
当代著名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曾经在绍兴运河园内题了首绍兴水利的诗,诗构与句是“缵禹之绪一部书”。对于这个“一部书”,填补了越文化领域区域性水利史专著空白的《绍兴水利文化史》,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编辑:周利
(总第286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缵禹之绪一部书_手机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