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是余华5本最好看的作品,你怎么看?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余华评分最高的五本小说。01《活着》第一本《活着》,余华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和进攻,而是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一本书最可怕的就是疼痛感。看着主人公历经世间坎坷,却依然坚强的一生,我渐渐明白,或许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但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如果你怀疑生命的意义,就一定要读读余华的《活着》,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悲惨的一生。他原本是个阔少爷,却因为嗜赌如命败光了家产。父亲被气死,母亲也患了重病。在他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妻子含辛茹苦的养大儿女,本以为回来后一家人终于能够过上好日子,儿子却在献血的时候,因为失血过多身亡。女儿也在生下小外孙后撒手人寰。只剩下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可没想到小外孙却因为吃豆子被活活撑死。老人埋葬了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相伴,孤独活着。虽然生活很苦,但可能活着的意义,就像书里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02《许三观卖血记》第二本《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让我们知道,生命加载的沉重,并不因走得快一点就能卸下,反而会因为奔波更加劳累。《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第三部小说,也算是《活着》的姐妹篇。主人公许三观是一个“光是活着已经用尽所有力气的小人物。贫困、卑微、无所作为,一生唯一的壮举就是卖血。他靠着卖血娶亲成家,靠着卖血一次一次地支撑家庭渡过难关。在我看来,看书的过程中,全程胆战心惊,生怕他在卖血的过程中出什么意外。许三观在知道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后,舍不得用自己卖血的钱给他买面吃,但最后为了一乐的病,却选择沿着村庄一路卖血筹钱。这或许就是每一个小人物最真实的模样:骂骂咧咧、世俗小气,但嘴硬心软,爱恨分明。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许三观或许并没有看穿生活的本质,但依然在苦难中努力生活着,做着他自己的、他们家的、平凡的英雄。03《兄弟》第三本《兄弟》,悲剧的根源,究竟是恶掩盖了善,还是善造就了恶?宋钢和李光头相识后第一次分别时,宋钢和爷爷在一起,挥手向李光头和李兰道别,李光头被李兰拉着走去时一直扭头看着宋钢,看到远处的宋钢向他挥手,他的手也抬到肩膀的地方挥动了。——那个时候,小小的他们对彼此已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宋钢带了五颗大白兔奶糖走了一上午的时间长途跋涉来看李光头,当时李兰怕李光头出门受伤把他锁在家里。两兄弟久违后再次相见时的那番兴奋完全溢于言表,他们终于在最后一个窗格互相看到时,宋钢仰脸对李光头说:“李光头,我想你了!”李光头也哇哇叫着:“宋钢,我也想你!”然后因为大白兔奶糖塞不进去,宋钢说你先闻闻。李光头闻着奶糖激动得一会儿哭一会笑。然后两个孩子隔着门板亲密无间地说起了话。一说说到了太阳西斜……至此,我们一直为两兄弟的患难深情而温暖与感动着。可是,任何人的生活都无法不被社会环境和成长后的复杂影响着,于是,宋钢与李光头的兄弟情在种种复杂起来的生活细节的介入中也开始复杂起来,众多其他不得已的情感开始在两兄弟间慢慢渗入:矛盾、尴尬、痛苦、无奈、压抑、背叛、伤害、愧疚……这一切与无时不在的兄弟深情撕扯着,纠结着,最终让两人都走向了崩溃:一个直接走向了死,一个苟且活着却亦对生了然无趣。04《在细雨中呼喊》第四本《在细雨中呼喊》,书中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在细雨中呼喊》是比《活着》更绝望的小说。在细雨中的呼喊,是宣泄,是抱怨,是挣扎,也是期待重生。小说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每一章都是对生活几个人物的回忆。在南门,“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其后的五年间我过的是贫穷但是无虑的童年生活,以至作者在后文被回归后生活的对比下,大喊道那时母亲还是母亲;父亲还是父亲,即使回归的自己又能给这不幸的家庭带来些什么呢?不过是多一份口粮,多一份负担,代价确是少了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罢了,对此步履难行我也只能选择逃避,自顾自的孤独,但却少不了有异样的眼光来迫害,击碎“我”那不算厚实的外衣,穿透想自我掩饰的内心,那精神上的摧残可比肉体折磨来得痛苦得多,迂回的多,长久的多,而这一切却是来自自己亲生的父亲,同种的手足和左邻右舍的乡里乡亲。“我”这每一步踏下去都比别人沉重的多,使读者怀疑:“还是那个在古诗人笔下日夜思念,有着神秘召回感的乡土吗?”,神秘的召回感不再神秘,文中日夜思念的乡土也仿佛有了实体——在你想回来时他是包容的接纳,可是变化不只是沧海桑田,在你不愿忍受时他只能将你轻轻的掸去,滑落的同时你会回望,才发现被乡土放弃的不止你一人,只是他们的名字已经在黑体字墓碑的一方矮坟中。庆幸的同时怜悯的心语化为娟娟长流划过被抛弃的坟头,最终在乡土的上方化为一层阴厚的云,继而又在那下着绵绵细雨,雨下那奔跑的人发出郁郁沉沉的呼喊,他不是我,却比“我”真实的多,而“我”也只是能感受到他给“我”带来的震撼从而挥述,这便使我能找到“我”与他的契合,耐人寻味。05《第七天》第五本《第七天》,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不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男人醒来发现一张纸条,通知火化自己的时间,被预约到了九点半。他出门,却怎么也看不清眼前的路牌,他下意识揉了眼,奇怪的事出现了,男人的左眼出现在了颧骨上,鼻子、下巴都不在原本的位置。发生了什么?正当他疑惑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出现一声巨响,他明白了今天是他死去的第一天。男人要去的殡仪馆,是死亡与人间世界的唯一连接点,而没有被火化的人,只能游荡在现实世界慢慢腐烂。几经波折来到这里,男人被告知,因为迟到预约号作废,需要继续等候54位。这是等待的过程中贯穿整本书的关键词出现:比较,贫与富得比较。殡仪馆里,有钱人在贵宾候烧区坐沙发,穷人则在普通候烧区坐塑料板凳。人们比较寿衣、骨灰盒、墓地,不同的是富人比较谁的更贵,穷人比较谁的更物美价廉。男人什么都没有,他默默地听着,正当一连叫过十几个空号,轮到男人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空号的,都没有墓地。对,贫富差距在这里第一次被极端展现。没有墓地的人,连死的权利都没有。一无所有的男人起身离开殡仪馆,回到街上:我要去哪?我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我一身狼狈?五官都会错位?他一无所知,开始了游荡,七天的时间。这本书讲述了死亡、婚姻、家庭、爱情,在贫富现实面前的悲哀与脆弱,金钱天赋阅历带来的差距,很多时候让人绝望,我们该如何自处?读完这本书,也许你会有一些收获。举报/反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