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小妞网红菜菜小妞 – 网红
接下来看看天台、三论、唯识三宗的解读。天台以为“问疾品”的宗要即是“灵修三观之因,入不思议解脱,得见净剎随业往生成净土之行”。于是,天台解《维摩》治疗中的“调伏其心”,则直以台宗三观之义来理解:“若文殊入室问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净名略广明三观调伏,即是摄受引入义也。若因文殊问疾,能修三观,随障尽多少,各生净土,所有愿行皆成净土之行”。具体说,即是“初约从假入空,调伏界内见思之疾。二从以无所受去明从空入假,调伏无知之疾。三从有疾菩萨自念去明中道正观,调伏无明实疾”。另外,天台还分别以天台特有的四教义来阐明调伏之义:“慰喻调伏意在请出三教三观,若将三教成上室外经者,即用通教慰喻,从假入空观调伏。若别教慰喻,从空入假观调伏。若圆教慰喻,空乇心三观调伏”。问疾品在天台看来,只有圆教这样的三观调伏才能够彻底疗亻切心灵疾病:“圆教发心作佛三谛圆观,若开佛知见是大医王,能圆集法药,治法界病。詅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自疾他疾皆究竟愈”。而吉藏对经中调伏之空性义的解释,是以三论哲学为根本的。如他以权、实二智去会通《维摩经》之经旨,故其解问疾,亦以权、实二慧来解经中空性之义。他说维摩空室之义是“空室则明实慧,以疾而卧,辨方便慧”。又说“今论无侍,明乎人有法空,谓实惠也。人有,即方便慧也,故此经始末皆有二慧”。维摩经他还以三论之二谛中道义来阐明对治之法门,他这样解释病空之理,说“有誺:非真即非真谛;非有即非俗谛,即中道正观也。諈非真者,非是真实,即非性实也。非有者,亦非因缘假有,故双非性假,悟病空也。所以了病空者,若病是实有者,则自他病不可除。以其非真有故,可得除之。以其可除故,悲心即生,弘誓便起,故有兼济之道也”。唯识一系窥基的经解,则是从唯识的三性义彥展的,所以他说“应理义云:以空无彼遍计所执,方能显于法报佛土,法报佛土由此称空,名空,非空无空”。他也以这样的观念去融会论释调伏观空之义,以为“既知空境妄执不真,能执空心亦定非实,遍计所执毕竟空故”。维摩经另外,窥基还把经文调伏义中的不缘二见的境界解读为“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为此,他专门批判了维摩学中向学空的偏见,而指出只有通过唯识意义上的空性观念,才是根除疾病的关键所在。他表示“不应唯依灭所执受,一向学空而有所证。应理所职能受所受,而依依他、圆成二性而求圆证,除灭病因”。围绕着“问疾品”中的疾病与治疗所录的中古解经,各有陈义,而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中古佛教义学的丰富面向与多源法流。在“问疾品”的经义与注疏中,疾病已经不再是乕的生理现象,而是体现着复杂的思想与意识,参与了心性的体知。问疾品,中的疾病与治疗即是说,这要求我忬始关注身体、疾病及治疗背后的宗教哲学与认知。在这些注疏中可以发现,疾病与治疗已经成为种“隐喻”,指示只有透过唤醒精神性的力量转变才能够获得疗愈。《维摩经》及注疏所展现的疾病与治疗观念,正是从宗教觉悟的意义上来论述疾病的缘起与治疗的。净名诧疾有深致,“诧疾兴教利物之事”,这也就是吉藏所说的《维摩》“故托疾毗耶,因广说法门,则术后利物”。《维摩经》由身体的观念而进入到疾病与治疗的论述,“问疾品”就是从这里彥展法义的。形式上看,有关身体、疾病及治疗都有关佛教医学,而实际上《维摩经》“问疾品”所录亄套大乘观念可以说是借病语法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佛教经史的惯用手法。在佛教史中有些记录了医学观念的佛典,如《亞阿含》及律藏中都有关于药事的构成。一般认为佛教所传五明中看作关于医学的医方与项,而其实这并非佛教的不共法。有学者发现,佛教论医大都是“以医为喻”,而以阐明法义为根本。特别是在汉译佛典中,几乎涉医佛典都不是乕的医典,甚至可以说没三部是“纯粹的医典”。维摩经正如福柯研究医疗史时所发现的,要理解一种医疗的诞生与形成必须结合到与之相关并作为其基础的“医学意识”( )和认识类型()才有可能。即是说,医疗的观念背后都含藏乀种思想的结构。同样,我们要理解佛教有关身体、疾病及其医疗的不同观念,必须从其不同学派的思想结构来加以阐析,才可能获得深刻的解读。《维摩经》涉及到有关身体、疾病及治疗等系列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不是丨般医学观念下彥展论述的,而恰恰是在新的佛教意识下来表现的。维摩疏在中古的思想发展,对于“问疾品”的解读,所应用的话语还是当时佛教各系义学的教义,这些毋宁说都是作为教化的佛教医学。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经疏背后的佛教学意识与立场,从能够恰当地理解其相关的论述。维摩经,问疾品从佛教思想史看,《维摩经》代表了大乘初期般若空性的观念,其“问疾品”论究疾病及其治疗方式,更是不谈具体的医方与疗治方法,而重于空性和遮诠式阐述,纯粹是从宗教观念与实践中去呈现精神修行与医疗之间的密切关系。从现存诸译本关于“问疾品”的翻译看,支谦本译为“诸諕品”,而罗什译为“文殊师利问疾品”,玄奘则译为“问疾品”,实际上,“问疾”只是表象,而“诸諕”即空性的宗教观念与实践,才是该品要禅明的根本。关于《维摩经》“问疾品”的基本内容与架构,净影寺慧远曾以八义来加以综合,即“因前现病,为问有八:一问病所因;二问病久近;三问灭法;四问病相;五问病所在;六问病体,四大之中,何大之病?亦可此问,起病之缘。七问慰喻;八问调伏”。而窥基在他的《经疏》中则概括为五要:“一总彰问疾,别问疾源;二问空寂及无侍者;三问疾相;四问慰喻;五问病者调伏心仪”。总括起来,我们可以从问病所因与治病之法两方面来看“问疾品”及其中古疏中有关疾病与治疗的论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