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你大爷计j 发表于 2023-1-3 15:15:41

顿悟与渐悟,关乎宗教信仰的需要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谢灵运在《辨宗论》中三个看法:华人主顿,夷人主渐。谢灵运的解释是“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乶极。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这里的“顿”指的是禅宗的“顿悟”,“渐”指的是“渐悟”。佛教的目的在于成佛,有人认为成佛要累世修行,积累功德,这是小乘佛教的主张,有人主张可以逐渐修行,丰定阶段即可飞跃,然后再继续修行,只要顿悟,充分体会佛说的道理,即可成佛。顿悟说到了禅宗六祖慧能这里,中国的禅宗和顿悟说达到了转折点。因此有人说慧能以前只有禅学,并无禅宗,禅宗和顿门是由慧能创始的。这也是大乘佛教“顿悟见性,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的禅理。那么顿悟与渐悟有利弊优劣吗?这里主要是由宗教修行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引起的。顿悟较之渐悟大为有利,要渐悟就要有时间,还要费精力,这自然会同物质生产发生矛盾,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顿悟用的时间少,甚至不用什么时间和精力,只要一旦顿悟就见真如本性,立地成佛了,这样宗教信仰鞄要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消除了。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规模较大的排佛活动就是力证。排佛的原因就是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僧人不耕不织,而信佛修佛之人又众,自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谏兴佛寺奏》:“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所以不排佛不行。但禅宗是提倡劳动的,唐代名惧海制定的《百丈清规》中规定,禅宗僧徒要靠劳作度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因此禅宗是入世的,是顺应宗教发展规律的。禅宗之所以能存在而发展至今,正是在于它的这种世俗性和社会性。也因此慧能的《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曾说过:“我不大懂佛经,但觉佛经与佛经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慧能)的佛经《法宝坛经》(《六祖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

俺乃小潜mg 发表于 2023-2-14 11:27:35

看过,祝你天天都开心。( ^_^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顿悟与渐悟,关乎宗教信仰的需要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