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教育部“6条禁令”能否禁得住送礼风?--观点--人民网
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针对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忊学前后可能出现的“送礼风”,重申了对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6条禁令”,同时,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新现象纳入监督范围。(8月30日天府早报) 固然,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教师节、中秋国庆节来临时,给老师送上份小小的礼物,以表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谢意,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礼轻人意重”的思想已不能“与时俱进”。且多数国人都有从众心理,即别的家长都送礼,假如我不送,自己的孩子会否吃亏?源于这样的意识,给老师送礼的家长越来越多,且衍生旺比心理来,礼物也越送越贵重。从商家们绞尽脑汁的利用现代物流快递、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提货券代替实物商品等“隐蔽”的方式给老师送礼,教育风送礼风越刮越猛可见一斑。 而此次教育部颁布的“6条禁令”,究竟能否禁得住此股送礼风?现在下结论,也许还言之过早。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要刹住送礼风,仅仅依靠颁布禁令带稍欠火候,假如没有强有力的执行监督作为后盾,其效果则难以令人满意。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执行并非单方面的外力因素,其不韅要校方,老师,家长多方面的合力支持,靟要教育部门自查以及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只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根治教育界送礼风的顽疾,也非一丝夕的事。 暂且不论此“6条禁令”,能否禁住教育界的送礼之风,但至少三点值得肯定。有了此禁令作为“法宝”,某些妄想通过节庆而收受礼物甚至礼金的老师,可以趁早打消此念头,常在河边走难免要湿脚,这是历史总结的经验。对于某些还在犹豫要不要送礼的家长,也可以通过禁令的颁布,就此打消顾虑,即使没有给老师送礼,也不会担心孩子会否受到老师的冷落。 其实,老师和医丟样,都有着职业的共性。他们在受到公众尊重的同时,也会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公众对他们在职业操守和思想高度的要求,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而对于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而言,能否和老师搞好关系拉近距离,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个难以解开的结。借此“6条禁令”的颁布,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给教育界注入了清新的强化剂,以还教育界以教学育人为目的,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大气候。 稿源:荆楚网(:荆楚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