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社区_天空电影_电视剧大全_影视全新影片论坛_扔纸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回复: 0

商代时期,山东地区的制盐方法

[复制链接]

359

主题

359

帖子

15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43
发表于 2022-9-1 07: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关 住 微  信 公 众 号:新影片

关住后进入影院搜:片名,即可在线免费完整观看+百度云网盘资源

=====================================

山东自古盛产海盐,商代时山东莱州湾地区以地下卤水为制盐原料,先打井汲取卤水,然后再将其排放到坑池内,依靠天然蒸发来提纯卤水,提纯后的卤水就可用于制盐。商代制盐工具为盔形器,是圜底无足的泥质瓦器。商代制盐工场内建有盐灶和陶窑,分别用于制盐和烧制盔形器。当时制盐的方法是将卤水倒入多个盔形器中,再将盔形器摆放在灶室内,最后点火烘烤盔形器中的卤水,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就结晶析出。古代盐灶上要修建房舍来遮挡风雨,以保障制盐工作的正常进行。盐灶内的设亽般有灶门、灶坑、烟囱等。灶门为点燃灶坑内柴薪的入口,柴薪燃烧的火焰用来烧烤灶坑上制盐容器的底部,容器内装着卤水。柴薪燃烧产生的烟气顺着烟囱排出灶外。盐灶上修建房舍如《熬波图》云:“必须於柈上盖造舍屋以庇风雨”。“柈”即“盘”,在这里指铁锅,元代用大铁锅烧煮卤水制盐。在铁柈所在的盐灶上,修盖房屋来遮挡风雨,以确保灶内制盐工作的进行。古时各种炉乶般都以柴薪为燃料,点火时是通过灶门将灶坑内的柴薪引燃。《墨子》云:“五步有灶,灶门有炉炭。”此炉灶虽是用炉炭引火,但灶门的设置都五样,故点火时是从灶门点燃灶坑内的柴薪或炉炭。另外,包括盐灶在内的各种炉灶上要安置烟囱,将灶火产生的烟尘排出屋外。为了更快地排放烟气,有的炉灶上安置了多个烟囱,《太平御览》引《鲁连子》云:“一灶五突,烹饪十倍,分烟者众。”一个灶位上安置五个烟囱,能快速排放烟气,以便可以再加入燃料,这样就会加强火焰的力度,从而增加饭菜烹煮的数量。商代盐灶的修建亦采取相似的方式,当时是在盐灶上盖建灶棚来遮风挡雨,修建火门和烧火坑,通过火门点燃烧火坑内的柴草,同时又修建烟囱来排放烟气。如双王城014遗址的“盐灶由工作间、烧火坑、火门、椭圆形大型灶室、长条形灶室、三条烟道和圆形烟囱以及左右两个储卤坑组成,总长17.2、宽8.3米。”灶棚的覆盖范围包括灶室、烟道、烟囱和储卤坑,平面形状近正方形,边长15.5米,面积230平方米。灶棚之下的灶室内用以摆放多个盔形器,盔形器中装满卤水,与灶室相连的火门等同于文献中的灶门。该遗址修建了三条烟道和三座烟囱,在加速排烟的同时,又可加速燃料的填入,增强火焰的力度,使更多的热量传入灶室内,进而烘烤盔形器中的卤水,使卤水的水分尽快蒸发,从而加速食盐的析出。盔形器为圜底无足的泥质瓦器,使用盔形器煮盐的方法是先在灶室内搭设网状架子,在网口处铺垫圜底状草拌泥红烧土,然后将装满卤水的盔形器放置在红烧土上,最后点火烘烤盔形器,使卤水的水分蒸发,从而析出食盐。先说明盔形器为商代的煮盐工具,先秦时有用无足器具烧煮水或食物的记载,如炊器“镬”为无足容器,《淮南子》云:“丝脔肉,以镬之味”,高诱注云:“有足曰鼎,无足曰镬。”因其无足,就被安置在炉灶上来烹煮食物。《周礼·天官·亨人》云:镬应是安放于炉灶之上,炉灶将镬托起,然后进行烹饪。由此推论,圜底无足的盔形器亦可用于烧煮卤水制盐。考古资料提供了证据,即双王城各制盐遗址90%以上的盔形器的器底和内壁上,大都残留着碳酸盐和食盐。直观上看去,这些盔形器的器底和器腹内壁上残留着白色垢状物,化学分析表明,其成分是钙、镁碳酸盐,以碳酸钙为主,还包括碳酸镁和碳酸钙镁。白垢中都含有食盐,这些白色物质可能是制盐过程中形成的。为适应制韐要,商代盔形器经过四个阶段的形体发展,其口部、腹部、器壁和底部的变化都逐渐向实用型发展。口部从圆方唇变为方唇,从宽沿变为窄口沿,且唇沿内斜、多凹槽。腹部从浅弧外鼓到腹部变深、器体修长。器壁从较薄到逐渐增厚。底部从大圜底变为小圜底。口部的变化便于工人用手抓取盔形器的口部,能用力将其提起、运送。腹部的变化使盔形器的容积变大,能装入更多的卤水,增加食盐的产量。器壁加厚是因为盔形器内放入的卤水增多,就会使烧煮的时间增加,因此器壁就要加厚,以防因长时间的烧灼而破裂。底部变为小圜底,使底部的弧度变小,便于更加稳固地摆放。下面再说明使用盔形器煮盐的方法。古时煮盐是用特殊装置将圜底的制盐工具牢固地架起,然后在灶坑内点燃柴薪,用火焰烧烤制盐容器的圜底,使容器内卤水的水分蒸发,从而析出食盐。与此相似,商代盐灶内放置盔形器制盐时,是在灶室内搭设网状架子,在网口处铺垫圜底状草拌泥红烧土。烧土上放置盔形器,烧土与盔形器底部的形状相适合,能使盔形器稳固地立于其上。工人们又在盔形器之间塞上碎陶片,便于盔形器能稳定地站立,然后再烧火煮盐。商代的盔形器绝大多数为泥质陶,不能直接受火,因此绝大多数盔形器底部不见二次受火的痕迹,即只见烧制盔形器时的痕迹,不见煮盐时火烧的痕迹。考古资料又进一步说明,当时灶室内先搭设网状架子,红烧土是置于网架上的网口处,而盔形器又置于红烧土上。2007年在寿光双王城9遗址的91灶室内发现长2.1、宽1.8、厚0.1米的红烧土。上面摆放着排列整齐的10多件盔形器,器物之间塞以碎陶片,便于稳定。红烧土层由成排的条状烧土块组成,其上有木条状凹痕。这说明灶室上应该搭设网状架子,网口内铺垫草拌泥,其上再置放盔形器。这与《熬波图》所记异曲同工,都是用工具将圜底无足的煮盐容器托架起来,使其稳固地站立。上引014遗址有椭圆形灶室,其在搭设架子时,要多丨些工力。长方形、长条形灶室宽度较窄,且各处宽度相同,有利于搭架子和放置盔形器。而椭圆形灶室宽3.5~4.5米,中间部位宽度较大,如果直接在上面搭设架子,要使用较宽的横架,这样就会使摆放的盔形器增多,容易因承受的重量太大而导致塌陷。为解决这一难题,当时的工人在灶室中间堆做了个半月形土台,这样就可以使用短木架,使木架亄端搭设在灶室的墙壁上,仦端搭放在土台上,这样土台与两边墙壁分别搭设网架,就可以让框架缩短,使放置的盔形器不致过多,也就不能压塌网架。摆放好盔形器后,就从火门点燃烧火坑内的柴草,用火焰的高温烘烤盔形器,使其中卤水的水分逐渐蒸发,从而析出食盐,结晶附着于盔形器的内壁上。待水分完全蒸发后,就取下盔形器,将其打碎,取出盐块。这就使盔形器的消耗量非常大,因此对盔形器补给量鞄求也很大,故盐场内建有陶窑烧制盔形器。商代煮盐时炉火的温度很容易就达到水的沸点,乳百度,但因盔形器的底部铺垫草拌泥,使其吸收的热量受限,故盔形器中卤水的温度往往不用达到水的沸点时,食盐就能结晶析出。文献记载古代煮盐时炉火的温度要达到水的沸点,即要达丰百度。东汉末年刘祯在《鲁都赋》中提到,煮盐时炉火的温度要达到水的沸点。其文说山东半岛有汤盐池,盐池水面广大,在春季时人们取池水制盐。用火烧煮池水时,炉火温度极高,使锅中之水沸腾喷出,水分蒸发后食盐就结晶析出。《鲁都赋》中所说的可能是直接用火烧烤器皿底部,以致使水沸腾。如果用盔形器制盐,因底部要垫上烧土块,当炉火的温度达丰百度或更高时,盔形器中的水也达不到沸点,但这样的温度也可以使食盐析出。据测算,商周时碳酸钙的形成温度在37~57℃之间,大部分都在50℃左右。碳酸钙通常会在成盐之前析出,因此碳酸盐的形成温度通常低于成盐温度,据此,研究者推测成盐温度应该比碳酸盐形成温度高出10~20℃左右,故商周时期的成盐温度应在60℃左右。即食盐结晶析出时,盔形器中卤水的温度为6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中,一个盐灶内所有的盔形器丨次煎煮后,可制成数量可观的食盐。双王城遗乀个盐乶次就可制出上千斤盐。如此多的食盐,如果不能马上运走,就必须放置于屋内,以防被雨水打湿。《熬波图》云:“各灶户自备木植、砖瓦、铁钉、石灰、工食等项物料,就团内起盖仓房,或五间或七间,以便收贮”。元代下砂盐场的制盐工人自备木材、砖瓦、铁钉和石灰等材料,在工场内建造仓房,以便收放食盐。与此相似,寿光双王城014遗址内有灶棚,灶棚内的空地可以作为仓储使用,来存放制成的食盐。综上,商代时盐灶的结构从东向西依次为工作间、烧火坑、火门、灶室,煮盐时从工作间底部向烧火坑内堆放柴草,然后从火门处点燃柴草,利用其产生的热量来蒸煮灶室内的卤水。灶室内的卤水是放置于圜底盔形器内的。当时是先在灶室内搭建网状架子,网口处铺设圜底状红色草拌泥烧土块,然后将装有卤水的盔形器放在烧土块上。当卤水温度被加热到60摄氏度时,卤水中的盐分就结晶析出,附着在器底和内壁上。煮盐结束后,工人将盔形器打碎,从中取出已凝固的盐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扔纸网 ( 闽ICP备2021015597号-3 )

GMT+8, 2024-5-19 00:22 , Processed in 0.048840 second(s), 19 queries .

rengzhi.comDiscuz! X3.4

Copyright © 2012-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